三、判断题请对下列各题作出正误判断。(每题1分,共15分;答对1题得1分,答错1题扣1分,不答不得分也不扣分) 1.报关员在一个记分周期内变更报关单位的,已记分分值在该记分周期内予以消除。 2.报关企业对其跨关区分支机构的报关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3.临时保障措施可以采取提高关税、数量限制等形式。 4.同一进口合同项下,收货人可以申领多份自动进口许可证。 5.来料加工保税进口料件不得串换。 6.以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方式转入、转出的限制类商品,按允许类商品进行管理。 7.从境外进入出口加工区的免税设备无监管期限。 8.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14日后向海关申报进口的货物,不适用集中申报通关方式。 9.优惠原产地规则的实施应当遵守最惠国待遇原则。 10.减免税货物因品质原因原状退运出境后,以无代价抵偿方式进口的,不予恢复其减免税额度。 11.海关采取税收强制措施时,对纳税义务人未缴纳的税款滞纳金同时强制执行。 12.申诉人对经申诉程序重新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仍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但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13.海关行政裁定与海关规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4.D/P属于跟单托收方式。 15.(2010通贝1.1))DAT、DAP两个术语均规定了在指定地点交货。 【参考答案如下】: 1.【答案】错误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为报关员的海关记分考核管理。报关员的记分周期从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报关员在海关注册登记之日起至当年12月31日不足1年的,按一个记分周期计算。一个记分周期期满后,记分分值累加未达到30分的,该周期内的记分分值予以消除,不转入下一个记分周期。但报关员在一个记分周期内,办理变更注册登记报关单位或者注销手续的,已记分分值在该记分周期内不予消除。故此题表述是错误的。 2.【答案】错误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为报关单位的报关行为规则。报关企业如需要在注册登记许可区域以外从事报关服务的,应当依法设立分支机构,并且向拟注册登记地海关申请报关企业分支机构注册登记许可。报关企业分支机构经海关依法准予注册登记许可的,向海关办理注册登记后,可在所在地口岸或者海关监管业务集中的地点从事报关服务。报关企业对其分支机构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故此题表述是错误的。 3.【答案】错误 【解析】最终保障措施可以采取提高关税、数量限制等形式,而临时保障措施只能采取提高关税的形式。故本题应判错。 4.【答案】正确 【解析】出于便利通关的目的,同一进口合同项下,收货人可以申请并领取多份自动进口许可证。故本题应判对。 5.【答案】正确 【解析】本题考点为加工贸易串料。根据规定,来料加工保税进口料件不得串换。所以本题判正确。 6.【答案】正确 【解析】本题考点为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范围。根据规定,以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方式转入、转出的限制类商品,按允许类商品进行管理。所以本题判正确。 7.【答案】错误 【解析】本题考点为出口加工区的免税设备手续。根据规定,从境外进入出口加工区的免税设备监管期限为5年。所以本题判错误。 8.【答案】正确 【解析】本题考点为集中申报程序。根据规定,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14日后向海关申报进口的货物,不适用集中申报通关方式。所以本题判正确。 9.【答案】错误 【解析】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适用于非优惠性贸易政策措施的原产地规则,其实施必须遵守最惠国待遇原则。故本题应判错。 10.【答案】正确 【解析】根据现行规定,减免税货物因品质或者规格原因原状退运出境,减免税申请人以无代价抵偿方式进口同一类型货物的,不予恢复其减免税额度。故本题应判对。 11.【答案】正确 【解析】根据现行规定,海关采取强制措施时,对纳税义务人未缴纳的税款滞纳金同时强制执行。故本题应判对。 12.【答案】错误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与海关作出处理决定后“申诉人的救济途径”相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办理申诉案件暂行规定》,申诉人对经申诉程序改变后的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重新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仍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 对照上述规定,本题题干所作“但不能申请行政复议”的表述,显然与规定不符。故本题应判断为错误。 13.【答案】正确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与海关行政裁定的法律效力相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裁定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行政裁定与海关规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关境内具有普遍约束力。 对照上述规定,本题题干所作表述与规定完全相符。故本题应判断为正确。 14.【答案】正确 【解析】托收是出口人委托银行向进口人收款的一种方法。托收可分为光票托收和跟单托收两种,在国际贸易货款结算中采用托收方式时,通常都是跟单托收。 跟单托收是指金融单据附带商业单据或不用金融单据的商业单据的托收。跟单托收按照交付货运单据条件的不同,可分为:(1)付款交单(D/P),指卖方的交单须以进口人的付款为条件,即出口人将汇票连同货运单据交给银行托收时,指示银行只有在进口人付清了货款时,才能向进口人交出货运单据。按照付款时间的不同,D/P又可分为即期付款交单与远期付款交单;(2)承兑交单(D/A),指出口人的交单以进口人在汇票上的承兑为条件,即进口人在承兑汇票后即可向银行领取货运单据,待汇票到期日再去银行付款。因此本题正确。 15.【答案】正确 【解析】国际商会于2010年9月对《2000通则》作了第6次修订,形成《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简称《2010通则》),并已于201 1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与《2000通则》相比,《2010通则》进一步明确了各方承担货物运输风险和费用的责任条款,所有规则的表述也更加简洁明了。《2010通则》中的贸易术语数量由原来的13种减少为11种,即删除了D组术语中的DDU、DAF、DES和DEQ,只保留了DDP;新增加的两个术语分别是DAT和DAP。 DAT(Delivered at Terminal…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终点站交货……指定目的地。 DAP(Delivered at Place…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指定地点交货……指定目的地。 这两个术语的共同点是均规定了在指定地点交货;不同点在于使用DAT时,卖方应从运输工具上卸下货物交由买方处理;使用DAP时,货物同样交由买方处理,但需做好卸货准备而无须卸货。 |
我要做题网 ( 辽ICP备11009338号-1) |网站介绍 |联系我们 大连博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1-2-26 23:36 , Processed in 0.01413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