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民事争议纠纷救济途径的选择、仲裁协议、独立仲裁、仲裁程序 【所属章节】 《经济法基础》第一章 总论 【知识详解】 考点:民事争议纠纷救济途径的选择 (一)是否属于民事争议纠纷? 仲裁和民事诉讼适用于解决平等民事主体的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适用于解决行政管理相对人和行政机关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 (二)仲裁和民事诉讼的关系:或裁或审 1. 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自愿原则)。 2. 裁后不得再裁或再诉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即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一裁终局原则)。 考点:仲裁协议 1. 仲裁的适用范围 (1)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2)下列纠纷不能通过经济仲裁程序解决,就下列纠纷约定仲裁的,仲裁协议无效: ①关于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属于人身关系纠纷); ②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属于纵向关系纠纷); ③劳动争议的仲裁(适用劳动争议仲裁程序); ④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适用专门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程序)。 2. 仲裁协议的形式 (1)仲裁协议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口头达成仲裁的意思表示无效。 (2)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 3. 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 (1)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2)仲裁事项; (3)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提示】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4. 仲裁协议的独立性 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5. 仲裁协议效力争议的解决 (1)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2)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 6. 隐瞒仲裁协议起诉 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人民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仲裁协议的效力
考点:独立仲裁 1. 仲裁委员会 (1)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2)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 (3)仲裁委员会之间相互独立,没有隶属关系; (4)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仲裁委员会由当事人协议选定。 2. 仲裁庭的组成 (1)当事人约定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1名仲裁员,第3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3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 (2)当事人约定由1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3. 仲裁员的回避 仲裁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仲裁员回避申请: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4)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考点:仲裁程序 1. 开庭 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及其他材料作出裁决。 2. 不公开 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3. 裁决的作出 (1)仲裁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2)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4. 仲裁中的和解与调解
|
我要做题网 ( 辽ICP备11009338号-1) |网站介绍 |联系我们 大连博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1-2-28 20:28 , Processed in 0.01805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